全站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 生物组 > 学科活动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出处: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2-10-19 00:00:00   您是第0位浏览者

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宜都市第一高级中学 聂方美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强调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确认和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能暴露学生思维,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感悟、体验和发现中主动掌握知识,发展实践、合作、创新能力,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那么教师该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探究教学的有效途径等三个方面谈谈有效实现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想法。

  •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理解

1、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福建师大余文森教授解释道:“有效性课堂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的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考量标准

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可以列举很多,但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标准:学习时间、学习结果、学习体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分析这三个指标:学习时间(投入):学习特定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它意味着学习效率;学习效果(产出):即学习收获,通过学习收获什么。学习体验:指学生的学习感受,即学习活动所伴随或产生的心理体验。

  • 探究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探究教学形式化

因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所以很多教师在“公开课”,“展示课”中,误认为若无探究教学,学生没有探究活动,有悖于新课标理念。不遵循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特点来最优化选择教法而是生搬硬套探究式。探究课上一种是学生毫无思考的说出的方案,也有动手做但为什么这么做,结果如何毫无知会,课堂氛围异常活跃的背后实际缺乏师生深层次的思维碰撞和真切的情感交流,是所谓的“唇动”而非“灵动”。另外一种就是“套公式”,将大家熟知的“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摆在那里,不做任何改变,学生一步步的像在做填空题,是真正地“穿新鞋,走老路”。
一面是“公开课”、“展示课”上探究教学的异常火爆,另一面是常规教学中认为“探究教学”获取知识费时费力,课堂教学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比不上传统讲授法的“高效性”,教育的目标还只是局限于相关学科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更多考虑学生的终身发展。

  • 对探究教学中的几个“度”把握不理想

首先就是“过程和结果”的把握不理想。探究教学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的问题意识,科学的思维方法、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学生知识系统的 掌握,没有相应知识的获得,相应的能力提高无从谈起。而在现实教学中,一方面有些教师担心学生探究半天得不出结果,急于将结果告诉学生,完全忽略在探究过程中老师的相关诱导;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只看重探究过程本身,至于结果正确与否,及应给与的评价方面关注的太少,导致学生基础知识七零八落,制约了能力的提高。
其次,对探究活动设计的难易度把握不理想,经常出现探究问题过难或过易的情况。问题太难,绝大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无法开展,他们要么需要教师直接告诉探究的方案,要么跟着少数能想出方案的同学稀里糊涂地去做,失去了更多的参与性;问题太容易,又会使他们失去探究的兴趣。
再次,是对探究活动中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指导程度的把握不理想。探究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探究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不敢指导,更多的教师在指导上把握不好介入的时机和程度,从而影响了探究的效果。

  • 忽视了探究教学之外的教学环节

探究教学中更多教师关注的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但探究教学不同于科学探究,它是基于科学探究,以科学探究为活动方式的教学活动,至少还包括探究活动之前的创设情境和结束之后的整合小结,很多老师缺乏对这两个环节的关注,致使学生探究热情不高,对探究的核心内容把握不准,印象不深。
基于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笔者就实施探究教学的有效途径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 实施探究教学的有效途径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实施探究学习,教师要正确引导,以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可行为要求:从学生能力发展的角度,教学应该遵循引导、合作、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从知识呈现方式的角度,陈述性知识只能采用部分探究,实验性知识、策略性知识采用完整探究。从探究方式的角度,可采用“问题”驱动式探究,小组互动式探究等。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 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

现在我们有些教师从内心并不接受“探究教学”模式,或是“探究教学”流于形式,笔者觉得根本原因还是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根本改变。今天新课程标准之所以倡导探究教学,就是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命运,正如陶行知所说“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教师不仅在于教学生各种学问,更在于培养他们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们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才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真本领。

  • 有针对性的选用“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标倡导“探究教学”,并不等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教学,把本不适用于“探究教学”的内容生硬的“探究”,只能造成低效课堂。郭思乐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种是人类规范的、作为学生学习的工具知识,这是学生必备的知识。第二种是人类发现的规律,具有使用意义、启发意义和发展意义,强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获得。第三种是经验性的,需要教师的点拔和引路。其中第二种适合探究教学的内容比较多,第三种是在第二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可以作为探究内容的一部分。结合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以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为例,笔者认为适合探究教学的内容,从以下四方面总结:
体验探究类: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细胞核的功能;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建立;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酶本质的探索。
观察结构,物质的提取、分离、鉴定实验类: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观察植物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实验探究类: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矿质离子吸收与水分吸收是否是同一过程;植物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综述类: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选择的探究模式也不同,对于第一类属于科学家研究思维的过程展示,主要采用问题→阅读→归纳→结论的模式;对于第二类主要侧重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问题→实验→归纳→结论的模式;对于第三类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从假设的提出,到探究方案的制定,实验过程中变量的控制,实验结果的分析,结论的得出,每个环节都有难度,主要采用问题→阅读→提出假设→实验→总结的模式;对于第四类主要考察学生收集材料,分析整理材料的能力,主要采用问题→收集资料→归纳→结论的模式。

  • 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

“探究教学”中成功问题的设置,不仅可以唤起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探究教学中问题情境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四方面:

  • 激趣性原则

激趣性原则是指老师将问题放在妙趣横生的情趣中,引发其学习兴趣,使得“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乐学”“我会学”的方向转变。如在学习“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内容时,我把每个同学比作一个特定的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双腿并拢是氢,每个人特有的脸是R基,然后找三个同学上台表演脱水缩合过程,大家都很兴奋,本来抽象的内容让大家倍感兴趣,同时形象的看到氨基酸排列数序不同,肽链结构不同。
(2)激疑性原则
激疑性原则是指老师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亲身探索来获取信息,明确机理。例如在“探索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一节课中,学生刚行礼坐下,老师突然叫起某位同学,然后又示意他坐下,大家正感到莫名其妙,老师说道“刚才我提到××名字,他迅速作出反应,说明这个过程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外界刺激产生的兴奋究竟以什么样的形式在神经上传递,才能使我们作出如此快速的反应,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从日常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3)适度性原则
所谓适度性,是指老师提出的问题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解决。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一是人们业已达到的发展水平,即人的“现有发展区”,二是正在形成而尚未形成的发展区,即“最近发展区”。正是这种潜在水平和现有水平的矛盾,成为推动人们身心发展的动力,因此我们设计的问题只有适应学生的发展水平,才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和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跳一跳就能摘桃子。
(4)梯度性原则
梯度性原则是指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循序渐进,有层次,前后衔接,逐步深化的。一堂课问题的设置不应是孤立无序的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而是呈现着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的“问题连续体”。问题的设置既要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的横向拓宽,又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纵深挖掘,让学生有由不知到知,由少知到深知的转化。
4、学案导学,提高探究过程的有效性
在前面我们分析探究教学存在的问题时,谈到有些老师认为探究教学低效,学生参与程度不够,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笔者认为编制出一份有效地探究教学学案,学生人手一份,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不同的探究内容学案不能千遍一律,同时学案的编制不能成为限制学生思维的笼子,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
5、整合小结,正确评价
所有知识点的探究结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做本节内容的最后总结,必要时老师进行补充讲解,形成学生内在的知识网络和能力网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切记不要讲得过满过透,我们追求的实效课堂应该是带着问题走进来,带着新问题走出去,要给学生留下“缺口”,打开新的“窗口”。


  • 相关新闻
banner
  1. 网站地图 | 澳门梦想之城赌场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 隐私声明 | 网站管理登录 | 旧版回顾